引起名义GDP变化的有两个因素:
1、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
2、市场价格的变化。
区别与实际GDP区别
名义GDP是指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
实际GDP是指在相同的价格或货币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所生产的全部产出的实际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
名义GDP是包含价格水平考虑的,如果我们现在的所有价格水平上升1倍,则名义GDP也要上升一倍。所以名义GDP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这时人们引用实际GDP的含义。其实,经济学上的实际GDP也不是完全舍弃了价格水平。而是用基年的价格水平。举例说,2005年的名义GDP是用2005年的价格水平算出的,而实际GDP则是用2000的价格水平得出的(如果选2000年作基年)。有了实际GDP,可以很方便地算出GDP平减指数 。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这也就是说,实际GDP的变动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实际GDP(或GNP)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年)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
以后各章所讲的GDP,如果不作特别的说明,均指实际GDP,并以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实际GDP 以及其它变量。
人均GDP:GDP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人均GDP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GDP折算指数。
问题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见底过程并非同一过程,在名义GDP见底前后,将面对的是通胀到通缩之间的过渡,从根 中国名义GDP 本上说,这是经济下滑时期投资回报率与资本成本的博弈。因此,名义GDP见底本质是一个货币问题。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名义GDP(指以当年价格进行计算的一国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名义GDP增长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实际GDP增长率)早则可能于2009年超过日本,最有可能是在2009年或2010年,最迟在2012年超过日本。
日本从1972年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一直稳坐亚洲第一的宝座。如果日本让位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恐怕将对亚洲地区的力量对比产生影响。
但在人均名义GDP上,中国2006年仅为日本的十七分之一。由于内陆地区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中国面临着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国各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任。
中国的名义GDP截至2007年超过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2007年与第三位的德国相差无几,名列第四位。
如果将日本2007年的名义GDP换算成美元,大约是4.38万亿美元。中国2007年的名义GDP是24.66万亿元人民币,按去年底的汇价换算成美元,大约是3.38万亿美元。
日本新光证券公司预测,2008年日本的名义GDP增长率将是1%,如果以1美元兑换115日元的汇价来换算,名义GDP将达到4.529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名义GDP增长率将是17%,名义GDP将达到4.5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
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当年的名义GDP-去年的名义GDP)/去年的名义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