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事件

wowo02-13发布在栏目【人物】 已阅0

   一、林毅夫的传奇经历

  (一)林毅夫事件

  1、投笔从戎的高才生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林毅夫据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林毅夫自小牢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一个人如果有能为十亿人谋福祉的能力,就应该毅然投身到这样的事业中去。因此林毅夫后来从台湾毅然泅过海峡,投奔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父亲和自己的一个梦想。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马山连是全师最重要的一个连,不但全连官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装备福利都是全师最好的。因为这个连的位置正在马山,是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离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军民的活动,所以多年来都是金门防务部接待外宾眺望的明星据点。

  林毅夫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然而,台湾海峡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将两岸人民骨肉分离,使他心中的“大中国思想”无法实现。他痛恨这种人为的分离,却又无法改变现实。

  林毅夫曾听人说,十年前,金东题旅部某连有一名搜索排长,从天摩山下由后屿坡泅水到对岸。当时这名排长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说要下海学游泳,泅水的当晚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绿豆汤,第二天一早对岸就广播,宣布那名排长“起义归来”。

  这个故事给了林毅夫极大的启发,他的心情豁然开朗。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

  2、金门连长神秘“失踪”

  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平素爱打篮球,且技术超群。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

  林毅夫失踪的那天晚上,金门全岛鸡犬不宁,所有驻军出动,连夜展开全岛水陆两域地毯式搜索。为防“叛逃”泄露军机,连队当即修订了作战计划,两天后展开了全岛东西守备部队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

  社会上一直传说,林毅夫是抱着两只篮球游过海峡的。这个传说,在2008年3月7日的林毅夫夫妇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证实是谣言。陈云英(林毅夫妻子)在发布会上透露,林毅夫是个游泳健将,至今仍可以连续游2000米。“没有人能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不信你抱抱看!”林毅夫这时插进来说,“尤其是两个篮球。”在场记者全被夫妇二人逗笑了。

  (二)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林毅夫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终生遗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享年84岁。当时,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

  悲痛之余,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引起了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有关20多年前尘封的往事再次成为报刊连篇累牍爆炒的话题。台湾“总统府”和“国防部”高官纷纷发表谈话,对林毅夫当年的“叛国”、“投共”极尽严厉之辞,在台湾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给林毅夫奔丧之事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林毅夫本想低调申请返回台湾奔丧,没想到竟引起台湾社会激烈的讨论。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不希望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再次引起太多争议……我最希望能让我很低调地回去看我父亲一眼,在他火化之前再看他一眼……台湾毕竟是我魂系梦牵的地方。”

  林火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宜兰县员山乡福园,20多天都未入殓,家人想让林毅夫见父亲最后一面。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表示,父亲生前经常提到想再看看弟弟一家人,希望台“政府”能以人道考量,尽速让他回台,以尽其孝思。

  5月30日,台湾当局“基于人道精神考虑”,同意了林毅夫返台奔丧的申请,至于林毅夫案是否超过追诉期属于法律适用问题,其结果不代表“政府”对该项“叛逃行为”的评价有所改变。

  然而,由于林毅夫回台奔丧的问题已被泛政治化,林毅夫和他的家人都改变了初衷,林毅夫最终放弃了返台奔丧的念头,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6月2日下午,陈云英怀揣林毅夫的亲笔悼父文,搭乘班机飞抵台北中正机场,当晚歇脚于娘家。次日清晨,在林毅夫大哥林旺松的陪同下,陈云英前往宜兰县员山乡福园的林父灵堂祭拜。6月4日,陈云英披麻戴孝,背上还背着林毅夫的麻衣,在林火树灵前难抑悲痛,放声大哭。她哀伤地说,麻衣让她感到很沉重,她的心也因为丈夫不能回台奔丧感到痛苦。她还说,她这一代40岁以上的人所怀抱的情感,不是今天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她和台湾的感情是割不断的,她是台湾人,也是福建泉州人,她爱台湾,也爱大陆。随后,她又到龙潭公墓上香祭拜婆婆。

  同日上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和女儿林曦亲手布置灵堂,透过互联网现场连线直播方式参与父亲告别式。

  林毅夫写的《祭父文》凄婉感伤,对于父母过世而自己却无法“执手扶送”,表达了无尽的哀思和遗憾。他回忆说,自己弱冠之年,赋性顽介,愤愤诸事,而他的父亲则每次都以动心忍性的掌故相勉。1979年离家远去,关山重重,有家归不得,而今是“子欲养而亲不在”……他动情地说:“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之憾。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

  林毅夫透过互联网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泪流不止。当他听到宜兰告别时法师说“宜兰下雨可能是因为儿子没有回来”时,踉跄地跪倒在父亲的灵位前,痛哭失声。告别式结束后,他仍向父亲灵位跪叩不起,最后在女儿林曦和学生的搀扶下才缓缓离去。

  二、返乡无路

  林毅夫的返乡之路荆棘满布。针对台湾《中国时报》希望台湾当局放行林毅夫返乡之路的社论文章,台当局防务部门2013年5月28日表示,林毅夫是“敌前叛逃的罪犯”,有违军人忠贞气节和武德价值,对于他的返乡问题,台当局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在处理上绝无模糊空间。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刊载社论文章《哀陈怀生尸骨无存,愿林毅夫返乡有路》称,与台湾黑猫中队队员陈怀生相比,1979年从金门游泳到大陆的连长林毅夫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远不及前者当年对大陆的侵害。林毅夫失踪之后,台当局防务部门巴不得此人已死;林毅夫成为知名经济学者之后,台当局仍秉持“汉贼不两立”立场,对他不予谅解,不肯让他返台。

  台“防务部门”在新闻稿中表示,1979年,时任金门马山连连长林正义(林毅夫原名)游渡至大陆,“前线投敌”,台当局对此案处理的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台当局防务部门、内政部门及“陆委会”曾多次公开表达“人道考虑同意入境”、“法律责任依法处理”、“叛逃行为予以谴责”等处理原则。林毅夫目前仍在台防务部门通缉中,他若到案将被“依法处理”。

标签: 林毅夫事件

下一篇 张适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