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案例分析大全常见的

阿投04-09发布在栏目【创业】 已阅0

  看了很多创业的失败案例,失败案例也很重要,吸取失败的教训。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创业失败案例分析大全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创业失败案例1:一个26岁创业者,创业400天后失败,这是他的反思!

  我叫王斐文,曾用名王峻羽,当我去年年中满腹澎湃创建泛崎科技的时候,我怎么样也预想不到如今会坐在电脑前码下这段文字。我耗费了整整 400 天的时间,和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从慷慨激昂地开山起航,到怅然若失地闭门歇业,这其中经的经历不乏变成了一种宝贵的财富,似乎有不少人说:失败比成功来的要好,因为他引导你反思。我很庆幸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在我 26 岁,而不是 36 岁,46 岁的时候。

  当然,在之后的文字里你可能会看到争吵,嫉恨,愤怒,茫然等等,但这却真实地反映了我认为存在于中国广大创业企业背后的溃烂面目。在这里,我本意只希望最完整地还原我的创业历程和遇到的问题,更无意指责其中的任何人,仅用此文警人,警己。希望也可以帮得上正准备创业的与正在创业途中挥泪流汗的各位创业者们,同时,也提醒各位投资人,警惕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对于失败的思考,我更多地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层面来阐释。所谓天时,就是我们目前市场的金融大环境。所及地利,便是你项目所处的领域与题材。所谈人和,那是你的核心团队与投资人。

  一、天时弄人

  在我们决定做 “全民优点” 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是互联网投资最最鼎盛的状态。和大部分中国股民的心态一样,我们杀入了这样一片危险的红海市场,可是随着 2015年7月股灾的来临,跟风入市无异于顶上加码,高位的成本让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级市场的崩塌导致大量投资人与机构变现受阻,资本寒冬在一夜之间吹遍了整个投资市场。

  我们是在 9月上旬开始筹措融资的事务,但却明显发现了,当下不及过往时,所有的投资人都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对于项目的要求水涨船高。我们接触的至少一半的机构,都非常担心项目是否能够尽快盈利的问题,其中更不乏有机构坦言说:“现在好多项目,如果在天使轮结束不产生一定量的流水,那 A 轮肯定是融不到的。” 在这种大环境的压迫下,资本资源的紧缩我认为是导致项目无法存活下去的一大主要原因。

  二、地利作伥

  “全民优点” 是一个媒体项目,可在我们与资本市场接触的这一段时间里发现,TMT 行业其中对于 “MEDIA” 的关注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诸多投资人本就金融或者财务出身,在看待项目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一种 “差价逻辑”,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降低总体成本,并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溢价是这些投资人关注的核心价值。而就中国目前的媒体行业现状来看,除了已经被摸索出来的广告导流,会员服务以外,尚无其他更具吸引力的盈利模型。即便是坐拥上亿用户的 “今日头条”,也无法有效地开辟出一条商业捷径为资本服务。而像 “罗辑思维” 这样具备高标识度的媒体产品,由于受众的特异化肖像,虽然能够通过独有的 IP 进行其他形式的变现,比如书籍与周边,但受限于自身用户的有限性与重度垂直,边际效应明显,规模化存在很大问题。一级市场的资本对于媒体则更多的是观望,加之资本寒冬的降温,让早期投资更从了 “现金流” 的谄媚。

  另一方面,“全民优点” 做的是对于新闻资讯结构化的再梳理,其中需要达成 “结构化” 目的必要的细分点多且零散,这不像一些工具类产品,满足用户痛点的路径相对较短,例如 “圈子账本”,解决的就是用户记账难的问题,它只需要设计一套优化的流程能够让用户清晰地记录自身的花销并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到即可。我们希望解决市场信息爆炸与资讯服务同质化的痛点就必须先达成信息的 “结构化” 重塑,提供资讯的 “有限完整性”,这需要对现存所有咨讯的形态进行再组合与调整,其中的难度较大。而我们作为一个毫无经验互联网创业团队,选择如此难度非常大的项目进行操作,也是导致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初创但求小而美。

  三、人和不仁

  一个成功的公司,除了在需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与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确的选择行事。人不和,事不成,名不兴,利不盈。在这一部分,我希望从投资人和创业者两个角度来总结这一次的创业历程中的问题。

  投资人:资本数目

  刚创办泛崎科技的早期,我们只面见了唯一一位投资人,他简单评估了我们的项目,并决定投资给我们 2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考虑,认为有了钱可以快速让项目运转起来,之后,他便成为了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

  在项目正式运转的十个月里面,我们三位合伙人没有拿过一元钱工资,仅凭自己的积蓄花销生活与垫付工作上的费用,我们的短租办公室在 9月 租期告急,由于资金吃紧的关系,我把团队带回了自家的客厅进行办公,但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无形之中每日蚕食着团队的士气。除了我们的 APP 是由外包商完成,整个外包费用在 10 万元左右,包含一个 IOS 前端和后台,我们还有一位设计师是我从之前的公司挖来一起创业,他的工资每月是 1 万 1 千元,加上 4月-9月 的办公室房租,在公司最后清算的时候,我们每人还背负了不少债务。

  我们的产品 11月11日上线,12月9日公司宣布清算,上线时间还未满一个月我们所有人的经济状况已经亮了红灯。这时候同时有四家机构在正式跟进我们的项目,希望可以看到我们上线2个月的用户行为数据,可我们的资本根本无法支撑2个月的时间,另外即便有机构立马注入资本,正常的投资到账流程最快也需要额外的1个月,我们似乎站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却无力走出这片黑暗。

  虽然是种子轮融资,但是金额过小只会对团队和项目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有一些压力,创业者是可以扛过去的,但是如果创业对于创业者们在生活上的要求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投资资本过少对于项目的损伤还会体现在项目进展的方方面面,包括项目自身的调整,市场策略的推广,人力资源的运用等等。有一句非常难听的话放在这里着实适用:心想马儿吃的少,别想马儿特能跑。

  项目的资本纵深决定了时间纵深和发展纵深,对于创业者来说,不是有了钱立马开干,更应该在项目发展前,对于整体项目的财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资金链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儿。

  投资人:投后

  从接受投资到最后公司清算,我和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仅仅实际沟通过三次。

  我作为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在每一代产品原型制作完成或现有产品有所修改后,都会给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发去,寻求他的建议,也真诚地希望他可以给到我们团队一些意见,但是几番联系,最后都是杳无音讯。创业者本身是非常孤独的,也是非常迷茫的,特别对于早期团队来说,可能更希望能够听到前辈们的一些声音,来保证自己在黑暗里不会迷失方向。我仍然非常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与种子轮投资人的会面是在 11月底的时候,当时,由于团队技术能力匮乏导致产品迭代停滞,市场方案无法配合等问题已经暴露无遗,我们在会面时明确提出需求技术援助的想法,可就在一顿训斥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在寻求资金方面,种子轮投资人曾委派一名 FA 与我们对接下一轮融资事宜,在简单的两通电话交流后,便再无音信,我曾与投资人反映此事,可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

  早期创业公司就好像一名呱呱落地的婴儿,他可能在经过良好的教育与培养后成为一名可塑之才。从创业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后就好像父母后天对于子女的教育与培养。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投资人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像是再生父母。可不喂,不教,不育,望子女天然成龙凤之事,难能亿万里挑一也。所以作为创业者,请谨慎接受 “支票型投资人” 的投资。

  合伙人:技术

  我们团队的技术合伙人是我以前的高中同学,他曾经是技术背景出身,大学毕业后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市场方面工作,本身不会 CODING,主要负责技术外包管理的事务。早期对于项目的技术评估都是由他完成,当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 APP 开发的技术尚已成熟,可以利用外包的方式完成技术迭代方面的工作。可是,在项目开展后不久,我们便发现了自身缺乏技术能力而导致的大量问题。

  1.产品的工期无法控制。我们项目原定与外包方签订的最后期限是 8月20号交付所有的产品内容,包括服务器部署等等运维工作,可最后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在 11月11日 才得以上线。

  2.产品的质量无法控制。我们在后期进行产品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大量 BUG,部分 BUG 造成的原因是由于底层技术逻辑架构设置不合理的原因造成的,而需要改动这些 BUG 则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修改底层架构,这也是产品工期拖延的一部分原因。

  3.产品运营的后遗症。在最早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一个以 PGC 内容为核心的 “浏览器” 式 APP,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具备发布功能的后台系统去维护我们的内容。在与外包团队交涉后,由于我们自身设计的后台功能比较复杂,介于我们的资金有限,对方提出采用他们自己的方案来解决,我们也接受了这样的提议。但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发现,产品后台的设计非常不合理,原本简单的排版工作每天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到了最后阶段,我们甚至动用了设计师参与到内容的编排工作里,所有人一起开工每天也只能够完成 3 个议题的编辑。包括对于文章与评论的收集,本身这些工作可以藉由爬虫技术实现,但之后的运营过程中基本都依靠人力来完成。

  4.市场配合无力。由于自身没有技术能力,我们曾经策划过多次以事件为中心的 H5 页面营销方案被搁置,传统非技术层面的人力宣传效率低下,导致市场局面难以打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别在互联网创业公司里面,技术,产品,运营必须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合伙人:纪律

  无论任何一个公司,纪律严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我们公司中,迟到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但在这生生不息的迟到现象背后,体现的问题是合伙人自身规范意识的匮乏。我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从项目正式运营至今仅迟到过一次,事情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拥堵。但诚然讲,在短租办公室的那段时期,我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一周迟到的时间基本趋于半数以上,在项目移至我家以后,更基本上是天天迟到。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公司运作的后期,除了我,基本没有人准时上班。很多人可能会问:迟到一两分钟又怎么样呢?但其实,任何的事情都是以小见大的,如果连每天区区两分钟的时间都无法克服,我很难想象一个公司的执行力如何贯彻下去,这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重视与不重视的体现。一旦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怎么能指望你的员工对待公司事如自己事。

  合伙人:服从与执行力

  我和公司的技术合伙人是高中的挚交,可以说具备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但也就是这层基础,让公司运作产生了极大的问题。

  上述文章在对技术问题阐述的过程中曾经提到我们因为自身缺乏技术能力而导致了一部分的项目工期拖延,那另外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执行力的缺乏。在项目外包的早期,我们的技术合伙人对于项目监管的处理方式是比较松散的。由于我自己曾经管理过几个外包的项目,深知外包管理里面的一些坑,于是我在公司几次强调对于外包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每日监控,包括电话沟通,邮件沟通等。

  2.如果对方无法每日提供工作日报,那也必须要有三日报或者周报的形式向我们提供相应的工作进度。

  3.每周必须保持亲自前往外包团队一次进行现场指导。

  可在我提出这些运作要求的同时,一方面我们的技术合伙人认为我不懂技术,对于外包管理的流程提议并不合理,另一方面,他认为制定这些流程是形式化的,没有必要。于是我要求其对于流程进行披露,至今为止,我们公司尚未保存下来任何一份与外包技术相关的管理流程。而对方外包团队在项目结束至今,仍然没有向我们公司提供任何一份周报或者月报。在外包管理的初始阶段,我基于信任将这些工作完全交由技术合伙人完成,但在之后的若干时间内,我发现了其中存在大量隐患,要求他对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未果,还引发了大量的抵触情绪与争吵。事后,整个团队却因为技术外包管理的不佳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能由于我和技术合伙人的独特关系,导致了他有 “理由” 不服从的资本。我们的关系就好像大家彼此有一笔存款,你有 10000 元的时候,你偶尔花掉 100 元,你不会觉得什么,但是当你只有 500 元的时候,你花 100 元就会显得额外谨慎。在我们的合作关系里面,正因为彼此的感情深厚,所以为不服从与不执行建立了温床。

  11月18日,产品上线后的 7 天,我曾经参与一个互联网一对一的导师物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创业导师阐明了我们项目的具体内容,并表示目前对于市场反应的焦虑。导师当即指出我们目前的精力,应该放在打造用户评论社区的活跃度。于是,第二天我便对工作做了大致的拆分,由我负责硬广部分的创意,内容合伙人负责微信微博的粉丝引流与社区氛围的运营,技术合伙人负责网络渠道的拓展。我以 1%相对较低的转化率倒推出我们需要的渠道数量和要求,并下放了相应的工作任务,可一周过去之后,我们的技术合伙人向团队反馈的渠道数量距离需求相差甚远,并寻求了一大堆无法达成的理由。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我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应该在于设定一个目标,并寻求路径完成它,而不是设定一个目标,辩证地来说明这个目标无法实现。

  其实早在项目上线的早期,我们有几次机会已经可以获得融资,其中,我们和 A 资本前后约谈共 7 次,对方在前几次的谈判中指出了我们缺乏技术的痛点,也提及了机构本身因为缺乏技术投资后遇到的一些失败的案例,并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吸纳新的技术合伙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声称技术问题被解决后就可以直接投资。往后,我们安排我们现在的技术合伙人在各个渠道寻觅合适的人选,最后,锁定了北京《逗号》项目的 CTO。在第二天谈判的前天晚上,我再三叮嘱我们现有的技术合伙人与其对我们项目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为第二天的谈判做准备,可第二天 A 资本的合伙人问道他 “你对于 ‘全民优点’ 怎么看?为什么要加入这个项目?” 的时候,《逗号》项目的 CTO 回答说:“其实我没有什么想法,感觉还行吧。” 也因为这样的回答,最后导致 A 资本对于我们项目的投资流产。

  执行力其实包含三个方面:

  1.是否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2.是否具备时间的高效性。

  3.事件的结果如何。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应该具备的能力还应该是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干的能力。

  顺便在这里提一句:千万别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创业。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才最珍贵,因为他随手即逝,熟人之间的信任非常廉价,因为它 “多泛滥,低溢价”。正因为我们和陌生人之间有一层无法捅破的纸,所以才可以保证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我对自己的反思

  经过这一段失败的创业,我不得不从这 400 天的历练中得到一些教训,幸亏我现在能够完完整整地将他们记录下来。

  民主与独裁

  在公司运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问题无法落实的原因在于 “民主”。我们对于解决方案更多地是停留在讨论和争辩上,最后因为大家都无法说服大家导致方案搁置。而创业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试错。我作为公司的 CEO 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将一些方案落实下去,去发挥试错的最大效能。如果说不能执行实现是其他合伙人的责任,那当一个错误的方案被长时间执行就是我的责任了。

  无论如何,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独裁要比民主好得多。

  零容忍

  对于项目许多细枝末节的工作,我都报以非常严谨的高要求。以至于许多小问题出错,我会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追究。虽然创业的容错率很低,犯错所要付出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我还是应该允许公司里的员工和合伙人犯错。另外我也需要在这里反省我处理这些错误的方式方法,可能在言语上会有一些过激,引起别人的不适。

  演讲

  我们写文章通常有 “总分” 结构,“分总” 结构,“总分总” 结构。我的演讲大多以 “分总” 结构进行,可能会导致很多投资人在听分述的时候摸不着头脑,人对于一件事物注意力的时限就只有那么几分钟,我应该更多地考虑听众的感受而去修改我的演讲方案。

  有的人会和我反映我说话太细致,有的时候甚至有一些啰嗦,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演讲如何,请用你最擅长的表达形式与风格说话,那样的效果可能是最佳的。简单和复杂是一个人根性的体现,要去改变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人才能事半功倍。这世界有人喜欢吃甜的,但也总有人喜欢吃咸的。

  人员配置

  我做 “全民优点” 这个创业项目之初犯的最大过失,就是错误预计了每个人的有效产能。我们 4 个人,一个设计,一个技术,一个内容,一个产品想要完整地运营一个媒体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初创团队做的是运营成本极低的类似工具类产品,那可以参考我们现在的团队配置,如果是牵扯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的范畴,还请各位创业者酌情添加合伙人与员工了。

  烂漫主义

  在一次大型的项目路演上,投资人评委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坚持做媒体方面的项目?”,当时,我本打算这样回答的:“我在新华社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采编记者,上海书展期间,易中天先生反应当代文学创作学术泡沫的文学作品 ‘高高的树上’ 影视改编发布会当天我对他进行了采访,我分别问了如下两个问题,第一:‘易中天先生,据传闻郭敬明是由您介绍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可郭敬明的大量作品被指抄袭,请问您如何看待《高高的树上》与此事之间的联系?’ 第二:‘中国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他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文字瀑布,瀑布落差越大,势必激起的泡沫越多,请问易中天先生此次的作品是不是有意把这些泡沫放大了呢?’ 当我带着易中天先生的答案回到新华社的时候,我被予以了内部处分,随后不久,我便离开了新华社。我之所以坚持我的媒体梦,是因为我认为我所陈述的问题与答案才是用户想要看到的东西,我对于媒体,是有执念的。” 可当我这段作答还未说出 1/3 的时候,评委却已经打断了我,示意我可以离开了。我觉得,在互联网,大家已经习惯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直接,我只是希望让我的演说与解释不会像白饭一样生涩,可这似乎并不入流,这大约的确是我的问题。但是,这种现象我认为值得所有正在参与创业的人们反思,包括了创业者与投资人。

  以上就是我创办泛崎科技这 400 天得来的全部教训,也当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这一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无论如何,“全民优点” 项目是我心中最好的项目。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拼搏中的创业者与投资人。

  创业失败案例2:花样作死 搞砸创业公司的那些事儿

  乔恩 · 维斯滕伯格(Jon Westenberg)身兼数职。他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作家,同时还是「Digital Strategy & Innovation」组织的负责人。在本文中,维斯滕伯格为我们描绘了 4 个创业者最容易深陷其中的误区,以此向各位创业者发起警醒。

  我对发明创造爱得深沉。不论是生活中的哪一方面,动手作业的过程往往能够使我感觉到一股内在的驱动力。我非常热衷于创建网页、设计程序、制作木质长凳和餐桌等活动,甚至还会动手撰写科幻小说和短篇的玄幻故事。与此同时,我还热衷于成立创业公司及经营生意。这一系列行为于我而言仅仅是把一大堆原材料加工成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妙事物。有时我也会对一些东西加以改造,就是这么率性。

  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在创业的时候会表现出强烈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有可能是意识选择或者自然过程的结果。我们希望自己所打造的公司或产品可以尽可能的酷炫,因为它们诠释了我们本身以及我们的世界观,它们是我们对于概念和材料的实验产物,我们在其中倾注了许多想象和心血。当然,在事情进展的同时我们也能够获取一定的资金。

  关键在于我们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会自发地寻找最完美的措辞。我们会将每一项用户体验深藏于自己心中,对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也会表现得无比上心。

  当然,和我不一样的人也有很多:他们不会因为关心自己的工作而动手组建企业、设计或者制造产品。这些搞不清楚状况的人就像是戴着眼罩,大口喝着黑麦威士忌并期望着依靠明星的指引前进的人。但他们当中也有初创企业的创办人、作家、创作人以及时尚设计师等人物,他们的尝试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并伤害到身边非常重要的人。而他们之所以搞砸,原因不外乎是如下几个:

  1、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过分关注利益

  我并不谴责金钱。我本人也不是一位丝毫不受利益约束的圣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在世界的每一角落。我也会收到金钱的诱惑,并对金钱所能带来的物质生活感到动心。但不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清楚金钱并不应该成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内在动力。我一直认为适度的贪婪是一件好事,但你也必须知道仅仅依靠金钱方面的报酬并不能促成任何伟大的事情。因此,过分关注利益的人往往会选择妥协产品的质量以寻求利益最大化。

  有时你应该后退一步,对于自己在制造产品时的决策标准多加审视。你应该思考自己究竟是基于正确性才作出决策,还是基于银行账户方面的考虑。或许银行账户胜出的几率确实比正义要大得多,可一旦你的用户意识到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那么他们便会永远离你而去,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确实,你需要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寻求盈利。但只需你多站在用户和客户的立场考虑,那么在长期看来,你的销量和盈利都会大有长进。

  2、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眼高手低

  我一直对这个原因多次念叨,所幸我的伙伴都没有因为这个而舍弃我。你们或许会觉得我过于大惊小怪,但这个原因必须多次加以强调。当你正在从事创意性项目或者创业项目,你应该对你所做的事情抱有一片丹心。你应该全心全意地准备好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即便你并不希望如此。每天穿梭于一大堆代办清单的你应该把自己推至极限,以便确保项目的进度。

  如果你所做的仅仅是「成为」一名看起来很酷炫的创业者或者是创意项目负责人,那么你的觉悟显然并不足够。你不能抱着想要成为创业者的心态去创业,你应该抱着希望打造出极致产品的心态去创业。

  你必须记住,不论是创业还是创造,它们都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一直被创业者的光环所催眠,在我们眼中创业总是伴随着高大上的办公室以及上十亿美元的公司估价,但这些都是浮云。你不能单纯出于耍酷或者跻身独角兽俱乐部的考虑去创业,如果你创业的原因是这两个,那我只能说你不仅没有弄清楚状况,你还远远不够成熟。

  3、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克服困难

  老实说吧,不论是寻求资金支持、撰写融资演讲稿还是排练融资演说,这些举动统统都不能代表商业活动本身。这些行为和偏远地区的歌唱少年前往大城市寻求试音或选秀机会,以求有朝一日走上星途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们并不能代表工作本身。

  你知道创业者的工作是怎样的吗?我们可以将创业者的工作划分为两大类:制造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服务。当然这两类工作所涉及的具体细节有许多,但创业者的所有工作基本都围绕着这两个核心主题打转。

  作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你别无选择,必须在这两类活动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当然,倘若你可以在数轮融资中募集到大笔资金并将其投入到你的业务当中,你的业务将会在短期内获得极大的提升,但这并不是有机的增长模式。即便你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跻身独角兽公司的行列,它也仅仅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

  4、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懂业务的运行规律

  尽管我们一直在谈论实实在在的工作,但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事情还有很多。正如前文所说,企业的核心在于成功制造出产品并以此获利。如果你成功做到了这点,那么你的产品和公司可以说是步上了正轨。

  我还是说回自己最喜欢的商业领域吧。一直以来,我都对咖啡厅情有独钟。假设你立志要要为一些饥渴的博客写手(例如我)提供香浓美味的咖啡并因此打算开设一家全新的咖啡厅,你首先需要做的是寻求资金支持,你可以选择向银行贷款或者向富豪朋友寻求资金援助。不论你选择哪一种融资方式,对方必然都会询问你打算如何使用这笔资金。倘若你的答案是要用这笔资金来为客人提供免费的三文治以便扩大宣传效应并迅速提升知名度,那么他们很可能不会向你提供资金,原因非常简单:这显然不是可取的商业模式,他们会对此一笑置之。

  看到这里,你还会对自己公司拥有酷炫的应用软件或者企业使命而自鸣得意吗?你还会因为这些而认定自己的公司是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明星吗?切勿在创业的初始阶段犯下这个致命的错误。

  好了,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些。我知道自己所说的东西并不能为你提供给正能量,但我并不会因为担心对你造成冒犯而在措辞上有所顾忌。不错,创业向来都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本人也非常拥护创业行为。但我所谈论的创业者形象从来就不是那些狂拽炫酷的「魔力小孩」,而是那些脚踏实地让公司扎根成长的务实者。

  我认为企业创始人想要砸掉企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忽略掉所有创业过程中的学习、工作以及修炼技能的机会。不论成功与否,真正的创业者都会真切地去体会创业过程中的一切经历,这点无疑也适用于科技创业者。

  创业失败案例3:一个失败者眼中的餐饮业 为何我要放弃高大上的互联网

  大家好,我是戴琛,一个还在路上的餐饮创业者,可能有人看过我写的那篇“绝笔”。这几天很多朋友跟我交流了很多,让我感触颇深,一时情难自禁整理了几篇文章,纯粹个人观点,还希望更多朋友能够给小子我一些指点。

  创业到今年算是第五个年头了,但从事餐饮行业创业时间并不久,有兴趣了解的可以看一下我那篇“一个90后创业者的绝笔”的文章。仔细回想和思考这一年来的经历,还是感受颇深,有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选择做餐饮业,做互联网不是挺高大上的嘛?那今天就来说说我眼中的餐饮业吧。

  一、入行门槛低

  餐饮业可能最直观的特点可能就是这个了。几万块钱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没有文化学历要求,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家小店。简简单单做老板,自由自在赚钱。

  二、竞争激烈

  这两天看了非常多关于2015年和2016年餐饮业的一些数据,可能只是数据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这一两天再加我的近千名朋友里面,既然有一半多都是准备在今年进入餐饮行业,感觉真的很恐怖,2016年的餐饮业肯定是血海一批哀鸣一批。

  三、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这一点纠结了好久要不要写,最后还是写了,这确实是行业的一个特征(抱歉,完全没有恶意,如有得罪小子我在这里赔不是了)。我觉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吧,第一、目前做餐饮的大部分还是父辈那批人,第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比较娇气难吃餐饮业的苦。好像写完这段话一下子把所有人得罪了。。。

  四、普遍缺乏规划性和品牌关注度

  对于很多餐饮创业者而言更多的就是想开一家店,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只是不知道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看很多人开店觉得还不错就也想试一下。就算后面一部分门店变成企业,但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还是很低。

  五、创业者相当一部分是厨师出身

  目前餐饮创业者相当一部分都是做厨师出身的,因为自己懂技术,再有几年的餐饮行业管理经验,起点非常高,成功率也很高。个人觉得这其实和互联网行业很像,应该说大部分行业都很像。

  以上五点可能是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餐饮业的现象,接下来要说的是我个人对未来这一到两年餐饮业的看法,当然也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进入餐饮业的原因。

  我本身算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从12年做微信运营,到13年尝试做020,到14年短暂的进入了手机游戏领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神话在我身边发生,可是我一次又一次躲过了这些机遇。从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创业从蓝海杀成一片红海。

  六、越来越多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知识分子进入餐饮行业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真的不得不佩服的一个人——雕爷。电商时代的阿芙精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河狸家,新餐饮时代的雕爷牛腩等一系列餐饮品牌,一个真正的弄潮儿。个人认为这其实就是一个行业从需求时代(产品稀缺)到营销时代的转换。真正的营销并不是宣传打广告那么简单,而是从抓住用户需求倾向到传递需求再到满足需求的过程,而这时候产品也就是技术并不稀缺,但真正懂营销的人并不多。这里就又不得不说一种人了,各大门户以及媒体的主编们,一群真正掌握互联网以及媒体脉络的人,个人觉得他们创业的走向可以代表着一个行业的趋势。

  七、2016年的餐饮业必定是腥风血雨,但杀机中机遇更是不言而喻

  从三方面来看2016年的餐饮业必定成为一台绞肉机:1、整个大经济形势并不乐观,2、创业风气很甚大量创业者涌入,3、大量媒体人和互联网人士带着大量资源和风投杀入。餐饮行业必将经历一场大洗牌,对于很多野心勃勃的人来说机遇不言而喻,但对于一些普通的创业者而言可能就是一场大屠杀。可能比之互联网创业来说更加的惨烈,毕竟普通餐饮创业者都是自有资金创业,互联网更多是忽悠投资人。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我就做个小饭馆大排档应该影响不大吧,但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现状来看餐饮行业,并不能排除会有人把大排档做成连锁小饭馆做出格调。

  八、餐饮的机遇和出路

  我觉得用一个最时髦的词:互联网+餐饮,这可能就是餐饮创业者的机遇和出路。什么叫做互联网+餐饮,小子我认为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表现形式,而是利用互联网达到四个目的: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大流量、增强用户粘性、增加翻桌率、减少成本。个人拙见一切不以这四个目的为目标的互联网+都叫耍流氓。

  九、合伙人!合伙人!合伙人!

  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合伙人和团队了,一个靠谱的团队将决定最后项目成功的关键。营销、技术、运营、财务一项都不能少,抱团取暖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小子我作为一个失败者对餐饮行业的一些拙见,希望更多朋友愿意跟小子我分享经验,更希望能够碰到心目中那个“她”。餐饮人辛苦了!

 

  创业失败常见的五大原因

  创业失原因一:为销售而销售

  与市场普遍存在的“销售为王”的观点略有不同的是,企业的核心本质并不在于销售,而更重要的是寻找解决客户痛点问题的方法,为客户带来价值。“我有一个很棒的产品,无论使用怎样的手段,我都要(能)把它卖出去”,这最多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短视商业行为,让人反感,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1、美国在线家政企业先烈Homejoy

  创立于旧金山的Homejoy成立于2012年7月,由Adora Cheung和Aaron Cheung姐弟两人联手创办,主要是为用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房屋清洁服务。成立以来,这家在线家政企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报道称,仅用六个月的时间,Homejoy的服务就成功拓展至美国和加拿大的30多个城市,并在2014年4月宣布了国际化进程,随后陆续进军英国、德国、法国等地。投资资本也是一路追捧,企业一年之内完成了种子轮、A轮和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千万美金级别。

  筹得巨额资金就要向投资者提交成绩单,让投资人看到业务的增长。因此,创始人过分强调新客户增长率,却忽略了现有客户的保持(留存率)。据报道,Homejoy仅靠团购网站吸引客户,最核心的服务却没能好好改善。Homejoy为其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获取新客户,它通过Groupon等团购网站进入新市场,或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打折促销。据称,该企业75%的预订,都是靠这些优惠折扣来的,而不是口口相传或是自然流量。最终,Homejoy在2015年7月31日关张,不再接受新的订单。

  53货源网简单总结了一下Homejoy失败的重要原因:一、靠打折获取的用户(需求)不一定是真正目标用户(需求),客户忠诚度值得怀疑;二、在业务资金压力很大的同时,盲目烧钱圈地,忽略了同样重要的服务质量把控和提升。当然,也不排除的确如这家在线家政企业所说,家政服务人员主张“员工”身份和待遇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但这个理由不太可能是这家在线家政企业关门的最主要原因。

  2、中国O2O项目死亡名单

  最近一段时间,一份O2O项目死亡名单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这份名单盘点了那些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O2O公司,涉及到各种O2O行业,简法帮这里不再赘述,用户可以自行搜索,辨别真伪和缘由。

  53货源网简单总结了一下他们的失败原因:靠免费和补贴获取用户(流量),是O2O创业型公司的一大魔咒,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可能会布局的领域;即便是拥有强劲现金流支持和流量入口的巨头,如果忽略用户的真实需求、最大痛点,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下场,相信不少用户能够举出相应的巨头失败案例。

  破解方法:企业应当紧密围绕客户需求。首先,你需要分析客户的真实需求。TA在关注什么?TA的痛点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会让客户真的愿意买单?之后你才能提供相应的方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

  创业失原因二:“非常不错的想法”

  所有创业者都期望成功,大部分创业者都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但不幸的是,有些创业者过于沉迷于自己的想法,未能客观冷静的去分析和评估想法的可实行性,脱离了在当前市场的实际状况,却误以为每个人(用户)都喜欢他们的想法。

  1、轻单

  轻单这个产品的创始人是知名博主阿蝉,也就是“可能吧”的吧主。创立轻单的初衷,据说是为了“推广结构化的内容,让写作变得更简洁,让碎片化时间的阅读更高效”,换句话来说,就是试图通过结构化,将当今互联网中的繁杂内容精简为列表的产品,用户可以创建list,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分享。在目前信息泛滥的移动互联网阅读时代,轻单的创业想法应该是很有市场的,即便是在轻单团队解散几个月后,朋友还在跟我们推荐轻单的想法和产品。

  轻单从轰轰烈烈在朋友圈招募创业伙伴,到2015年5月团队解散,历时10个多月,期间获得不少网络名人支持。尽管包括创始人在内的很多人相信结构化内容有它的生存空间,这个“非常不错的想法”最终没有获得更多投资的支持而最终走向沉寂,创始人阿蝉总结了如下教训:

  ·产品方向不对,因为自己经验不足,没有判断准确;

  ·运营数据不好;

  ·创始人之间不够互补。

  听听用户的反馈吧,代表性的批评认为轻单“太理想化”,“理想地认为,人们更喜欢清单式的信息呈现方式。人们喜欢哪种信息呈现方式其实是要根据场景来区分的,在学习工作中,清单有助于总结归纳信息,提高认知效率,所以在学习和工作中清单广泛流行。但是在泛娱乐化的场景下,清单却显得很苍白无趣。因为清单对内容的概括,去除细节描述,有时甚至不方便理解。”

  2、宠物用品网站Pets.com

  Pets.com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被广为批评的典型泡沫案例。其诞生之初衷却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也被广泛看好,因为许多人把自家的宠物当亲人和孩子一样照顾,而且宠物一族的规模在“.com”时代仍在继续加大。该公司曾耗资数百万美元推出一场广告攻势,主角是只会说话的狗,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据报道,多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都曾向Pets.com注入资金,在1999年12月前的四轮投资中,该网站融资超过一亿美元。

  只可惜Pets.com被一个简单的物流问题所累:1999年的时候,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从网上隔着大半个国家买狗粮在经济上并不划算,许多宠物用品份量重且运费昂贵,同时,公司出售的宠物玩具数量不多,不足以令其获利。而且,该公司为吸引顾客,主要靠提供减价商品,因此始终在进行亏本销售。

  2000年11月,Pets.com成为互联网泡沫时代第一家倒闭的上市网站公司。如今随着快递网络的发展,许多人重拾起宠物食品快递的生意,营收却相当可观。对于这家宠物用品电商的失败原因,简法帮总结如下:理念不错,但受当时物流所限,商品配送昂贵且速度慢,无法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破解方法:改变个人观点,尽量通过用户的眼睛去看待创业的想法或者方案,让自己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思考。如果能够询问潜在客户关于创业想法的意见,则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因为潜在顾客的反馈才是最佳破解方法。

  创业失原因之三:过于小众的市场

  如果你已经解除了前边“为销售而销售”的魔咒,那就要小心这个问题了。这个魔咒可能让创业者为非常小众的需求而倾注精力财力。直到最后却发现,实际上很少有人需要这样的产品,或者产品不是大家迫切需要的,没有多少人愿意买单。所以,创业者要做好思想准备:并不是客户每个简单的需求都值得去尽力满足。如果你正准备创业,你的创业idea一定要具有延展性,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潜在客户愿意会为你的产品买单。

  1、印度在线招聘公司TalentPad

  2015年8月,印度在线招聘公司TalentPad传出了本月关张的消息。这家印度公司创立于2014年2月,获得了风险基金Helion Venture Partners的投资。该公司创业的理念就是,让有才能的人找工作应当更加简单。这家公司让应聘工作的用户免费注册申请,并提交详细的简历,由网站批准通过。通常,只有被选中的应聘者(约占申请人的10%)才能参加这家在线招聘公司组织的为期七天的“人才招聘会”竞拍程序,然后招聘企业会评估选中的应聘者,并在优秀的应聘者中开展竞聘程序。

  这家创业公司采用了技术导向的方式,通过用户的社交媒体活动跟踪应聘者,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但是这家公司没有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最终在国际招聘巨头和领英等社交平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这家印度公司的创始人坦诚:相关领域的市场空间还不够大,现在专注技术领域招聘的印度公司大都经营吃力,TalentPad的市场时机未到。

  2、拇指阅读委身京东

  2012年,媒体人左志坚和大学好友荣星一起出来创业做拇指阅读,专注于社交阅读App的开发。据分析,他们要做的社交阅读软件面临三大挑战:一、开发优秀的排版引擎;二、整合海量的版权资源;三、运营一个读书人的社区。

  这样的项目自然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拇指阅读幸运地找到了京东,但融资进展则并不顺利。2014年7月,左志坚在融资过程中见了刘芹、李宏玮、朱啸虎这些中国顶尖的投资人。据说朱啸虎的评价是:“你们的产品做的很好,我看书主要是用你们,但是不能太阳春白雪。”据说小米投资人刘芹从商业前景和爆发力两个角度,都否决了这个产品。融资未果,左志坚最终决定将App卖给京东。2015年6月,合并了拇指阅读后的京东阅读正式上线。

  据左志坚分析,所有的图书类产品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读书人少。“我跟中信的社长聊过,他觉得这个市场也就100万人。”他说,“100万到头了,赚不到钱嘛。”而拇指阅读卖给京东后据称会变得越来越大众化,面向更大范围的用户群,“原来它可能是万圣书园,以后就好比新华书店了。”

  破解方法:确认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值得解决。这到底是不是客户真正的痛点?或许没有你的产品,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或许其他竞争对手忽视了这个问题?但是一定要明白,并不是客户的每个问题都必须要解决,有些目标群体可能并不足够大,且客户也许并不愿意掏腰包购买你的产品。

  创业失原因四:漫天撒网

  不少人想“撒网式”地要将各种产品卖给所有人。其背后的逻辑在于:我针对不同客户推出越多不同种类的产品,我卖出东西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你提供的是各种领域的产品,而没有自己的特点,就很难准确获得最合适的客户。更不必说如何说服客户来买单了,因为你没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营销策略、推广地域或推广形式上。

  1、创业者服务网站startupSQUARE

  startupSQUARE.com本是一家提供创业者服务的网站。该网站的创始人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们的调研证明,很多人都急需要我们这样的服务,我们按照Sean Ellis(简法帮注:营销大师和连续创业者)所建议的评测方式,获得了46%的产品(市场)契合度。我们有不少用户对我们的想法充满热情,甚至直接打给我们钱!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关闭这个网站。”

  几位创始人花了近一个月讨论网站应当侧重的领域,以及如何获得收入或融资,讨论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资源有限却希望同时做太多事情,其中包括:一、为创业企业寻找合伙人和专家顾问的网站;二、就创业想法进行头脑风暴的网站;三、为创业企业发现最优秀资源的网站。恐怕其中每一件事都需要不止一个网站来实现,大家根本无法提供用户需要的基本价值,也就无法产生用户粘度。除了产品的核心定位,还有市场核心定位的犹豫。参与早期测试的技术型创业者用户大多希望寻找事业合伙人;而对于中小企业,这方面的需求就不明显。但中小企业却代表了一个更大的市场群体和机会;技术型创业者更多代表的是一个缝隙市场,远远小于中小企业市场。

  所以这些创始人决定从以下几个战略选项中决定侧重方向:一、做创业企业寻找合伙人和顾问的简单邮寄清单服务;二、为创业企业做资源的大众点评服务;三、做社交网络为小企业提供运营咨询;四、继续公司现在的多元(模糊)定位,如此等等。最终,网站的几位创始人觉得这样没法确定具体方向和衡量指标,来支持一个健康的业务模式,尽管当时天使融资环境宽松,项目还是终止了。

  其失败教训简法帮总结为:创始人想法太多,定位不清,方向不定,漫天撒网导致导致项目无法落地执行,一个很有市场的项目胎死腹中。

  2、亿唐网

  互联网+的时代,估计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叫做“亿唐”的互联网先驱了。亿唐网从其高调诞生的新贵身份,到最后到连域名都被拍卖,颇具戏剧性。

  亿唐公司由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唐海松创建于1999年。凭借创始团队的背景和优秀的创业方案,亿唐很快拿到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据报道,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开始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2000年年底,互联网泡沫到来,亿唐资金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2005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hompy.cn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最终也在2008年被关闭,亿唐公司也无奈地走下了互联网的历史舞台。

  至于亿唐的失败原因,简法帮的调研结果是:最大问题就是定位不清晰,多方面尝试,频繁转型,造成用户印象不明确,却不愿意沉下心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所以,即便拿到大额融资,也无法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破解方法:不要过于痴迷于特定(万能或趋势)产品之中。要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尝试着帮助客户解决他们实实在在的问题。要发现一个缝隙市场充分开发利用,要成为目标领域的专家。

  创业失原因五:“圈钱”

  这最后一个原因才是当今市场环境下最大的失败原因,而且往往伴随着上文其他原因一起出现。故事情节往往很简单:创业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牛掰的想法,但是没有做足功课进行市场调研和测试,事业发展动能不足,很难产生收入和利润,公司规模扩张面临困境。于是,创始人路演融钱,Duang!几百万到账,一切看起来柳暗花明。又一家上了头条的创业新秀诞生!可好景不长,几个月下来市场反馈消极,没人有兴趣,没有客(用)户,有的甚至连产品原型都没有开发出来就挂了。有的创业者在资金困境中甚至让出了控股权,结局是后果很严重:要么投资人血本无归,要么创始人被迫出局,由投资人接手操盘。

  2015年7月20日,简法帮专门针对此话题发表过一篇文章:《一号店、俏江南……创始人因何痛失公司控制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简法帮微信服务号(jianfabang)“查看历史消息”或点击“简法信息”中的“历史精选”进行查阅。

  前文提到的Homejoy关门的案例中,一位前雇员在报道中这样说:“(创始人)Cheung总是把增长挂在嘴边……因为我们必须通过增长来吸引投资者,募集下一轮资本。她是真的觉得,一旦公司停止了飞快增长的步伐,就会面临死亡。”不少创业者就是这样把自己逼到绝路上的。这里我们不想再按照前文的做法列举更多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着。

  尚未正式进入专业融资轨道的创业者务必要注意这一点,如果您真的将投资人视为“天使”、“傻瓜”或者“BP(被骗)的对象”,那你最好找更多过来人了解真实情况。即便是融资的高手,能够以“不帮我继续融资,我就死给你看”的方式绑架一些投资人,这也不过是短暂上演的“皇帝新装”,很快市场就会成为不会撒谎的小孩,将真相戳穿。

  破解方法:方法很简单,如果创业者不拿融资也有把握能将企业支撑下去,创业者就可以坦然启动融资进程。那么,获取投资的最佳时点如何确定?这要看融资的用途:最好是用来推动公司的业务规模扩张,而不是用来验证产品和市场的匹配。企业越成熟,创业者越有可能在融资过程中拿到更加有利的估值,千万别在业务模式磨合验证的过程中,就已经把钱给烧光了。

看过创业失败案例分析大全的人还看了:

1.创业失败案例分析三则

2.创业失败经典案例

3.失败创业的案例三篇

4.创业失败案例及分析

5.白领创业失败案例分析

6.广告公司创业者的失败案例分析

7.创业经典案例大全

8.创业失败的案例

标签: 创业失败案例分析大全